老覃在昨天发布的《志愿军“撞鬼”记:师部精心设计的军事行动被几十个“鬼”破坏了》一文中,回顾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在长津和旧津里一带的卓越表现。文中提到,在这次战役中,我军成功地截断了美军第十军的东线部署,使其无法支持西线的作战。文中重点描写了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副参谋长郭宝恒的夜袭行动,他根据敌人骄横的态度设计了一次大胆的夜间突袭。行动中,他指挥四个营分成三路,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接近敌阵。
然而,三路人马中的两路遭遇了意外的困境,甚至出现了夹生仗,而刑嘉盛所带领的第三营却在敌人的阵地上制造了巨大的混乱。他们一路疾驰,直扑美军纵深。接近敌阵时,刑嘉盛亲自带队穿越河流侦查敌情,却意外发现美军一个炮兵营的二十多门大炮和十多辆坦克被随意丢弃在河滩上,根本没有人看守。而更让人诧异的是,这些炮兵营的帐篷紧密连成一片,内里灯火通明,满是嬉笑和打牌声,分明是一群士兵在进行赌博和饮酒,完全没有警戒心。
更有趣的是,驻守的“天兵”哨兵们手里都拿着酒瓶,懒洋洋地巡逻着,偶尔停下来小酌一口。此情此景,完全是敌军放松警惕,导致了一个巨大的战机。刑嘉盛见状,毫不犹豫地指挥部队展开攻击,迅速摧毁了敌方炮兵营,击毁了二十多门炮和十多辆坦克,俘虏了三四十名美军士兵。
展开剩余68%然而,敌人的增援很快赶到,在一个营的美军通过汽车和坦克封锁了三营的后路。天色逐渐亮了,刑嘉盛没有急于撤退,而是立刻决定占领附近的一座高地,并指派一名战士返回团部请示是固守还是突围。就在这时,四十二军作战参谋曹大林带着一班战士赶来,并与敌军展开了六次小规模交战,同时俘获了三名美军士兵,最终与三营会合并决定突围。
突围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尽管美军增援再度到达,刑嘉盛却巧妙地选择了最佳时机,带领两个连队如猛虎下山般杀向敌人,结果仅用二十分钟的时间便再次击溃敌军,俘获三十余人,摧毁了两辆吉普车和四十辆卡车,并且造成敌军数百人伤亡。最终,刑嘉盛以不到一个营的兵力抵抗了四倍于己的敌人,直到下午三点钟才成功撤退。
在数天前,老覃还发布了另一篇文章《日本人凭什么给一个中国志愿军团长立传?其鏖战五昼夜,举世动容》,该文详细讲述了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团长范天恩的战斗经历。范天恩带领全团在飞虎山的激烈战斗中,突然接到了撤退命令。同时,四十二军也接到了相同的命令。这标志着志愿军第一次战役历时十三天,最终胜利结束。中国军队伤亡约一万人,成功消灭了敌人超过一万五千六百人。刑嘉盛所在的三营,在仅仅两天内就俘获了近百名敌军,而整场战役中,我军俘敌超过一千人。虽然我军在这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但人们也不禁要问,彭德怀为何没有趁胜追击,反而下令撤退?
老覃在2024年6月4日发布的《1950年,邓岳在朝鲜战场偶遇彭德怀,顿觉高山仰止,从此膜拜一生》一文中,提到彭德怀的战略思维。彭德怀在1950年10月4日首次入朝,随行的通讯处长崔伦、秘书杨凤安以及四名警卫员一起,提前抵达了朝鲜战场。2010年1月11日,杨凤安接受采访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笑着说道,彭总突然在作战室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大家都很困惑。彭德怀解释说,这是为了诱敌深入,将敌人围歼于预定的战场。为了实施这一计划,彭德怀命令部队故意丢弃锹、背包、破烂衣物,甚至命令释放俘虏,制造出我军撤退的假象。
这一战略举措的巧妙之处,不仅在于迷惑敌人,还通过释放战俘来打破敌人关于我军杀害俘虏的谣言。释放前,战俘们被告知我军物资匮乏,甚至在进行一番“说服”后,这些战俘纷纷返回敌方阵营,反而促使敌人产生错误判断。这一举措在战略上被认为是极为成功的心理战。
美国中央情报局后来也批评中国人“不讲武德”,称我军过于仁慈,导致部分战俘对美国制度产生了怀疑,一些人甚至反对美国,另一些则改变了信仰。这一战略,成为美国情报机构无法忽视的沉重打击。
发布于:天津市配查查-炒股配资平台网址-股票配资技巧-在线炒股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